望洋兴叹的成语故事


望洋兴叹

拼音wàng yáng xīng tàn

基本解释原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。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。望洋:仰望的样子;兴:产生;发出。

出处元 刘壎《隐居通议 诗歌五》:“千古吟人,望洋兴叹。”


望洋兴叹的典故

相传很久很久以前,黄河里有一位河神,人们叫他河伯。何伯站在黄河岸上。望着滚滚的浪涛由西而来,又奔腾跳跃向东流去,兴奋地说;“黄河真大呀,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。我就是最大的水神啊!”

有人告诉他:“你的话不对,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,那才真叫大呢。”

河伯说:“我不信,北海再大,能大得过黄河吗?”

那人说:“别说一条黄河,就是几条黄河的水流进北海,也装不满它。”

河伯固执地说:“我没见过北海,我不信。”

那人无可奈何,告诉他:“有机会你去看看北海,就明白我的话了。”

秋天到了,连日的暴雨使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注入黄河,黄河的河面更加宽阔了,隔河望去,对岸的牛马都分不清。这一下,河伯更得意了,以为天下最壮观的景色都在自己这里,他在自得之余,想起了有人跟他提起的北海,于是决定去那里看看。

河伯顺流来到黄河的入海口,,突然眼前一亮,海神北海若正笑容满面地欢迎他的到来,河伯放眼望去,只见北海汪洋一片,无边无涯,他呆呆地看了一会儿,深有感触地对北海若说:“俗话说,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,这话说的就是我呀。今天要不是我亲眼见到这浩瀚无边的北海,我还会以为黄河是天下无比的呢!那样,岂不被有见识的人永远笑主。”

故事见于《庄子 秋水》。成语“望洋兴叹”,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,感到无可奈何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望洋兴叹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小人得志 南朝·宋·何承天《为谢晦檄京邑》:“若使小人得志,君子道消。”
火树银花 唐 苏味道《正月十五夜》诗:“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。”
处之泰然 先秦 孔子《论语 雍也》:“子曰:‘贤哉!回也!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。”宋 朱熹注:“颜子之贫如此,而处之泰然,不以害其乐。”
走马观花 唐 孟郊《登科后》诗:“昔日龌龊不足夸,今朝放荡思无涯。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。”
胆如斗大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·姜维传》:“维妻子皆伏诛。”裴松之注引《世语》:“维死时见剖,胆如斗大。”
照葫芦画瓢 宋·魏泰《东轩笔录》第一卷:“太祖笑曰:‘颇闻翰林草制,皆检前人旧本,改换词语,此乃俗所谓‘依样画葫芦’耳,何宣力之有?’”
口快心直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云姑娘,你如今长大了,越发心直嘴快了。”
皮开肉绽 元 郑廷玉《楚昭王疏者下船》:“打得皮开肉绽碎了骨头。”
满招损,谦受益 《尚书 大禹谟》:“满招损,谦受益,时乃天道。”
骨肉之亲 闽剧《钗头凤》:“千不念万不念要念舅父,伊和娘亲姐弟骨肉之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