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én

文武


拼音wén wǔ
注音ㄨㄣˊ ㄨˇ
词性形容词

文武

词语解释

文武[ wén wǔ ]

⒈  文德与武功;文治与武事。特指武事、军事。周文王与周武王。犹言温猛。指文火和武火。文臣和武将,文武官员。文才和武略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文德与武功;文治与武事。

《诗·周颂·雝》:“宣哲维人,文武维后。”
郑玄 笺:“又徧使天下之人有才知以文德武功为之君故。”
《吕氏春秋·不广》:“文武尽胜,何敌之不服。”
《史记·循吏列传论》:“文武不备,良民惧然身修者,官未曾乱也。”

⒉  特指武事、军事。

宋 范仲淹 《上执政书》:“臣僚之中,素有才识,可赐 孙 吴 之书,使知文武之方。”

⒊  文才和武略。

《诗·小雅·六月》:“文武吉 甫,万邦为宪。”
朱熹 集传:“非文无以附众,非武无以威敌,能文能武,则万邦以之为法矣。”
《汉书·朱云传》:“平陵 朱云,兼资文武。”
唐 韩愈 《举马摠自代状》:“前件官文武兼资,宽猛得所。”
宋 苏轼 《上神宗皇帝书》:“陛下生知之性,天纵文武。”

⒋  文臣和武将,文武官员。

《南史·宋纪上·武帝》:“謁 汉 长陵,大会文武於 未央殿。”
五代 牛希济 《奉诏赋蜀主降唐》诗:“满城文武欲朝天,不觉邻师犯塞烟。”
《水浒传》第九三回:“众文武见杀了四个大臣,都要来捉 李逵。”
曹禺 《王昭君》第二幕:“他的酒量吓着了一朝文武。”

⒌  犹言温猛。指文火和武火。参见“文武火”。

宋 陶穀 《清异录·药》:“火须文武、紧慢得中。”

⒍  周文王 与 周武王。

《诗·大雅·江汉》:“文 武 受命, 召公 维翰。”
郑玄 笺:“昔 文王、武王 受命, 召康公 为之楨榦之臣以正天下。”
《礼记·中庸》:“仲尼 祖述 尧 舜,宪章 文 武。”
宋 苏轼 《石鼓》诗:“勋劳至大不矜伐, 文 武 未远犹忠厚。”
清 方苞 《<周官析疑>序》:“即按其文辞,舍《易》《春秋》, 文、武、周、召 以前之诗书,无与之并者矣。”
梁启超 《变法通议·论幼学》:“张而不弛, 文 武 不能也。”

国语辞典

文武[ wén wǔ ]

⒈  文才与武艺。

《汉书·卷六七·朱云传》:「平陵朱云,兼资文武,忠正有智略。」
《新唐书·卷九八·王珪传》:「兼资文武,出将入相,臣不如靖。」

⒉  文臣、武将。

《三国演义·第四回》:「九月朔,请帝升嘉德殿,大会文武。」
《西游记·第一二回》:「我大唐皇帝十分好善,满朝的文武,无不奉行。」

⒊  文德教化和武备防御。

《史记·卷一一九·循吏传·序》:「文武不备,良民惧然身修者,官未曾乱也。」

⒋  周文王与武王的合称。

《礼记·中庸》:「文武之政,布在方策。」

英语civil and military

德语Ziviles und Militärisches

法语civil et militaire

分字解释


※ "文武"的意思解释、文武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, 因此辽代皇后多称萧氏,其中既有安邦定国的淳亲皇后述律平和承天太后萧绰,也有一代才女萧观音,堪称文武兼资。

2.小陈不仅学习成绩优异,而且体育成绩也出众,大家都夸他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好少年。

3.他既是运动健将,又是一名金融专业的大学生,真是文武全才啊!

4.你出去转告他,就说:你这个人造谣生事,认为自己文武双全,戴着那顶古理古怪的帽子,腰里系着牛皮带,整天喋喋不休,胡说一通。

5.太傅上庸王,明德茂亲,光辅王室;车骑大将军吴王,雄略冠世,折冲御侮,其余文武,率皆称职,英才济济,野无遗贤。

6.听到李靖和房玄龄的话后,下面的文武百官也都是议论纷纷,赞叹的有之,沉吟不决的有之,但不管态度如何,他们也都知道,这水泥绝对是个利国利民的好东西。

7.却说,有熊族轩辕自拜广成子为师已有二十年,不仅修得仙人之身,更学得文武兼济,有治理天下之才。

8.小巧惊讶地望着大幅彩色戏装照,一幅是英姿勃勃“文武小生”。

9.身为作家的他很注重文武之道,一张一弛,生活怡然自得。

10.他的表演戏路特别宽广,不但擅演文武小生,还兼工红净、末脚、丑生,甚至反串花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