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uànzhāng

断章


拼音duàn zhāng
注音ㄉㄨㄢˋ ㄓㄤ

繁体斷章

断章

词语解释

断章[ duàn zhāng ]

⒈  诗歌。卞之琳作。1935年发表。全诗仅四行。写了两组意象:一是你在桥上看风景,而别人却把你当作风景的一部分来观赏;二是月光装饰了你的窗户,你也许正进入别人的梦乡装饰了他的梦。作品表达的是一种哲理性的思考,即宇宙万物息息相关,互为依存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截取诗文中的一章一段。

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:“赋诗断章,余取所求焉。”
杜预 注:“譬如赋诗取其一章而已。”

⒉  诗文的一章一段。

唐 元稹 《善歌如贯珠赋》:“吟断章而离离若间,引妙囀而一一皆圆。”
宋 吴曾 《能改斋漫录·乐府一》:“韩子苍 在 海陵,送 葛亚卿 诗断章云:‘今日一盃愁送春,明日一盃愁送君。君应万里随春去,若到 桃源 问归路。’”
金 王若虚 《论语辨惑一》:“作诗者未必有意于是, 孔子 取其有会於吾心耳。 孔子 之于诗有断章之取也。”

⒊  划分章节。

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章句》:“断章有检,积句不恒。”

⒋  诗文的结尾。

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附会》:“若夫絶笔断章,譬乘舟之振楫;会词切理,如引轡以挥鞭。克终底绩,寄深写远。”

⒌  指断代史。对通史而言。

唐 刘知几 《史通·杂说上》:“《汉书》断章,事终 新 室。”

分字解释


※ "断章"的意思解释、断章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花言巧语,指桑骂槐,颠其黑白,指鹿为马,而尽量移花接木,断章取义;亦不妨挑拨离间,穿凿附会;然后吹其毛,求其疵,再以二面三刀割之祭之,但绝不可语带下流。

2.照本宣科的反义词为断章取义、添油加醋。

3.断章取义,无限上纲,是一种恶劣的文风!

4.他的引语根本站不住脚,因为他没有搞懂所引文章的基本主张,只不过断章取义地加以引用罢了。

5.他的引证根本站不住脚,因为他没有搞懂所引文章的基本主张,只不过断章取义地加以引用罢了。

6.我断章取义,扭曲修改聊天记录的本来意思,以达到自己与别人戏谑的无聊目的,***卑劣。

7.报告内部分的判断没有考虑政府与市民之间的整体沟通。在另外一些例子中,委员会只是断章取义地对一两句说话作出诠释和判断。

8.搞学术研究不能只是冲动或者断章取义的去判断结果,要经过长时间的实验才能得出结果。

9.事实上,“踵事增华”这一文学发展观至少包含三种实现方式,即断章取义、百川灌河及薪尽火传,且这三种实现方式都包含着一种“新变”的成分。

10.读文章不能断章取义,必须联系上下文、背景、作者等多方面因数来看待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