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íng

鸣鼓


拼音míng gǔ
注音ㄇ一ㄥˊ ㄍㄨˇ

繁体鳴鼓

鸣鼓

词语解释

鸣鼓[ míng gǔ ]

⒈  即鼓。

⒉  击鼓。

⒊  借指声讨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即鼓。

《楚辞·九歌·国殇》:“霾两轮兮縶四马,援玉枹兮击鸣鼓。”
《淮南子·氾论训》:“撞大鐘,击鸣鼓,奏《咸池》,扬干戚。”

⒉  击鼓。

三国 魏 曹植 《洛神赋》:“冯夷 鸣鼓, 女媧 清歌。”
唐 刘禹锡 《同乐天和微之深春好》之七:“盗息无鸣鼓,朝迴自走车。”
宋 徐竟 《高丽图经·礼成港》:“舟侧欲倾,人大恐惧,即鸣鼓招众。”

⒊  借指声讨。参见“鸣鼓而攻”。

宋 周密 《齐东野语·作邑启事》:“每嗟民力,至叔世而张弓;欲竭吏能,恐圣门之鸣鼓。”
宋 叶适 《兵部尚书蔡公墓志铭》:“昔 子产 增赋, 浑罕 致讥, 冉有 倍粟, 仲尼 鸣鼓;盖据末反本之难也。”

分字解释


※ "鸣鼓"的意思解释、鸣鼓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他作恶多端,大家联合起来鸣鼓而攻。

2.他作恶多端,群众鸣鼓而攻之。

3.而“*访”工作本身,不仅历来毁誉参半、誉者“拊掌颂之”毁者“鸣鼓而攻之”,更重要的是有时在许多方面呈现出的是触目惊心的事实。

4.对于这些耻辱,如果听之任之而不鸣鼓而攻之,则是我们全社会的耻辱。

5.倘若连“小子鸣鼓而攻之”的声音也哑下去了,事情恐怕就完全不可收拾了。

6.他作恶多端,群众鸣鼓而攻之。

7.他作恶多端,大家联合起来鸣鼓而攻。

8.倘若连“小子鸣鼓而攻之”的声音也哑下去了,事情恐怕就完全不可收拾了。

9.假如中间存在有关部门向恶行暗送秋波或作无力状,我们必须鸣鼓而攻之。

10.轰鸣鼓声之中,歌声如雨散云收般瞬息停歇,漫天肃杀、森严兵气一时间散去,回复到殿中花团锦簇、光明影红的景象来。